2008年2月10日星期日

“府院之争”下的突击花钱——中国经济乱象每周点评(之2)

“府院之争”下的突击花钱

中国经济乱象每周点评(之2)

綦彦臣

一般观察家与分析人士大体都认为,中国在一党执(专)政的政体
下,不会存在“府院之争”。事实上,以国务院部门与全国人大专门
委员会的矛盾为标志的权争,是存在的。我们可以称为中国特色“府
院之争”。

中国特色的“府院之争”,导致财政部班子的“解体”。常务副财长
楼继伟转到国务院任正部级副秘书长,不久转为中国外汇投资公司总
裁,并得为十七届中央侯补委员。与楼的一转二升的个人路线图不
同,金人庆忿而辞职,并拒绝出任闲差,终以“人间蒸发”而了结。
他既没能进入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或纪检委,也没拿到新的行政职务。

以中国中央部委的预算编制、汇总、报批程序而论,人大常委员会的
财经委员会决心要把财政部这只蛤蟆给“攥出尿儿来”:

其一,每年8月份编制的下年度预算(2007年编制的2008预算提前于6
月份着手),财政部于年底汇总后报给全国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
就一直撂着这份预算报告,等到每年3月份例行的两会批准。批准
后,再下发到国务院各部门并由部门贯彻到基层单位,这时,已经到
了4月底,而此时离编下年预算还有两到四个月的时间。

其二,财政部为取得人大的支持,改进预算工作,希望人大授权财部
“按上年支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预拔(明年)1至3月项目支出资
金”。但是从每年8月份报给全国人大,等到明年3月份两会,又一个
半年下去了。而仅在这一点上来看,问题还不算太大,要命的是,中
国预算改革“忽悠”了八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拒不在立法方面支
持财政部。这才是“府院之争”的核心之一。至于在金融立法,乃至
于环保问题方面,究竟还有多少争执,由于政治不透明,国民尚无法
得知“那些次要问题”的原委。

这种奇怪的财政管理体制若不逼得财长辞职,那还真成了怪事。所以
说,不管日后金人庆出不出“政治问题”或什么“桃色新闻”,他都
可称得上是条汉子、性情中人也!

奇怪的财政管理体制必然导致奇怪的财政行为。现在,中央各部委在
今后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里要突出花掉由于预算执行缓慢而“积存”
下的3,000至4,000亿财政拔款。这对中国通胀走高的恶劣态势,无异
是雪上加霜。

集中于财政部与全国人大之矛盾的“府院之争”,也不能全怪全国人
大这一方,因为中央部委的预算编制基本上就是“杵数”,体制内人
士称之为“编天书”。

在没有财政民主的政治制度安排下,政府部门无一不倾向把花钱的项
目做大做多,一方面说明本部门的重要性──有好多事情要办,另一
方面也可从预算编制中切出一声“蛋糕”去喂养所谓的所属单位。
2007年上半年,审计风暴(其实只算是扬了一把土的样子)就一下子
查出四、五百亿的财政资金挪用违纪金额。

这在民主国家是无法接受的,有可能导致内阁总辞职。但是在中国,
这不算个问题,在四、五百亿违纪规模之后又出现了三、四千亿花不
出去的“不成其为新闻的新闻”。年复一年,人们早烦透了听这类的
消息,因为2007年初,中央部门结余的2006年预算资金就高达570亿
之多。

现在,农业在中国地地位再次得以提高,农业部也不算“穷单位”
了。然而,它的“一夜暴富”却着实唬人,到年底,它得拼命花出
110亿元财政拔款,才能算完成预算计划。

自胡温新政以来,“三农”问题已经大为缓解,但是农民的信贷人权
却丝毫没有改善。农业部结余的110亿元财政资金与中央单位几乎没
法花完的预算额度,是不是该转为低息(或无息)三农贷款呢?与财
政预算改革的八年无果一样,五年来的胡温新政也没考虑过这个重要
问题。

(2007年10月26日,星期五,于绵逸书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