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好你,也吃不死你?
中国经济乱象每周点评(之5)
“治不好你,也吃不死你!”这句关于假药的典故,已经构成中国医
德历史的一部分。比方说,在我少年时代,就听老人们讲:村中的商
业冒险者们如何去南洋卖假药──青青菜疙瘩剁碎,再调上家作大
酱,团成了丸子,就卖给南洋人。对于那些慢性病人呢,就告诉他:
“我的药你要在窗台下埋七七四十九天,挖出来再吃,效果会更
好。”
这个“七七四十九天”实际上是卖假药者自己设定的时间。等某个人
在49天后从窗台下的坑里起出“奇药”,卖药者早登上回国的客船
了。这是清末民初的中国人骗人的伎俩。现在嘛,骗外国人难了,就
骗自己人。道理仍然是“吃不好你,也吃不死你”。不过“青青菜疙
瘩加大酱再团丸子”的工序也省了许多,干脆就用淀粉代替医药化工
材料。早在7月初,东北地区就发现先锋四号。(学名“头孢氨苄啶
片”)的药面全是淀粉。
真乃当代中国药品经济的一大奇观。药品经济催生的国家药监局系统
窝案太让国家丢面子,所以新闻发言人就出来“辩护”,说:“药监
系统大部人员是可靠的、廉洁的”等等。不管这话有多大可信程度,
药品经济中的高额利润还是吸引着大批投资人与推销商在滚滚红尘中
奔走,因为他们知道:一毛钱的东西卖成十块即百倍的利润,在向他
们频频招手。最后连“古训”也不遵守了,在药品中加入毒品以增加
疗效,直打得老品牌的好药站不住脚。
不知是气愤而致的夸张,还是真出于维护药品经济共同底线的道德责
任,广州药业集团潘高寿药业股份公司的董事长魏大华先生,语出惊
人:国内目前市场销售的百余种止咳药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产品含有
可待因、麻黄碱、罂粟壳、樟脑酊成分之一种或多种。此四物皆为毒
品,人一旦食用就产生依赖性。
由于毒在其中,止咳药也成“摇头丸”的替代品。有报道说,在北
京、深圳那样的大城市,有中学生群体“以非治疗目的”而大量购
买、服用含可待用成分止咳露的现象。
在中国制造一再蒙羞,或许也为“反华势力”夸大的情况下,中国的
药品经济终于忍不住而开始复古,要去骗外国人。2007年1月,一家
中国医药公司向美国市场出售假药,被人家抓了个正着。是淀粉或者
可待因,“反动报纸”《纽约时报》没进一步报道。我们没有相关的
资料再更多地描述那个“昨天的故事”(事故),但是,中国有
1,300家化工企业在网上声称自己提供药用原料,而究竟哪家有资格
生产药用原料则是个“超级秘密”。
不幸的是,既欺骗国人又欺骗洋人的“超级秘密”让《纽约时报》盯
上了,相关报道称:10月份,在米兰,
“至少82家声称自己生产和出口制药原料的中国化学公司,(被
发现)没有一家获得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认证”。
这就怪了!没有药监局的认证,怎么出口的呢?商务部难道全是“法
盲”不成?海关难道参与“贩药”不成?但愿这些无证“药料”被外
国人销毁,别再运回中国。因为它不象有毛病的玩具,出口不了,卖
给国内的孩子们玩。那些在地上铺摊子的玩具零售商,还很得意地
说:“出口货哇!出口货。贱卖,厂家赔血本,大甩卖。12块钱一个
小电动狗,不打价啦!”
与卖毒玩具摊主的兴奋相比,那些使用了假狂犬疫苗的农民,该是多
么地惊恐。在一个采访中,那位农民额上紧张得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
子。
因为很少看电视,只是偶尔看几眼,才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哪个
台,我已经忘了。忘不了的,只是一个问题:药品经济还能有多缺
德?
(2007年11月14日星期三,于绵逸书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