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改造,文物情何以堪? | |
金羊网 2007-09-04 11:26:43 | |
潮白 还有不到一个半月的光景,广州珠江边具有900年历史的猎德村就将逐渐不复存在。作为村庄的猎德,最后会彻底地融入城市化进程;而作为历史曾经存在过的猎德呢,是否也将彻底地消失,不留丝毫痕迹,仅仅在未来的广州地图上留下一个令感兴趣的后人进行发微的地名? 猎德村我没有深入进去过,偶尔路 城中村必须改造,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笔者曾经有幸跑上中信广场的最高层眺望灰蒙蒙的广州,猎德、冼村、杨箕等城中村分外刺眼,像城市的一块块 补丁。不仅如此,无数新闻报道也告诉我们,城中村不仅是城市的治安难点,而且几乎是所有问题的蕴藏地、聚集地、暴发地。但是,改造乃至消灭城中村,却不等 于简单的拆旧房建高楼,更不等于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出去--这里面的“孩子”,就是浓缩乡土文化精华的物质建筑。它们本来只是村落发展的见证,倘若有幸能 够继续存留,则将是广州城市变迁的见证。人为地消灭了这些见证物,也就等于人为地在抹掉原本生动多样的历史片断。 在改造城中村的同时,广州也在改造旧城区。如何对待文物保护,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比如说正在改造的恩宁路,此前我们看到的改造方针是:做到既保护旧 城特有的传统、文化、历史风貌,保留满洲窗、骑楼、石板路等传统优秀建筑元素,又加快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这个出发点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 当中,难免背离初衷。《羊城晚报》日前报道,恩宁路发现一座中西合璧的船屋,基本结构保存完好,华工大的一位专家观察后表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报道 说,这座船屋免不了被拆的命运。拆成一张白纸进行建设,倒是没有负担,但是写出来的却未必是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出来的也未必是最新最美的图画。这不是要存 心跟伟人抬杠,而是世易时移,在这个到处都在大讲文化的时代,自己主动放弃特色,甘愿面貌与人雷同的城市,不是显而易见的得不偿失吗? 广州有138个城中村。作为改造的第一个城中村,“村民满意、政府不花钱”的猎德模式,在许多方面无疑都具有标本意义。那么,猎德不妨在文物保护方 面同样产生示范意义。然而,前提须是有关决策者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性和不可再生性,不是像“曾剃头”一样,改造到哪里就把“剃刀”指向哪里,格杀勿 论。诚然,一个城市没有文化也能生存下去,但可能生存得档次低下,更可能生存得缺少教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保护自己的文化,延续历史;一个城市其实也是 一样。而国家、民族的文化,何尝不是由涓涓细流汇集而成?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杨日) |
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猎德改造,文物情何以堪?
http://www.ycwb.com/sp/2007-09/04/content_1605943.htm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