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3日星期四

当文化遗产向旅游热点加速滑去

http://www.ycwb.com/sp/2007-09/03/content_1605119.htm



当文化遗产向旅游热点加速滑去
金羊网 2007-09-03 16:23:56

耀琪

昨日媒体透露,开平碉楼今后将可能利用价格杠杆,控制游客人流。因为相对于申报和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所需要的巨大投入来说,“票价就有点偏低了”。作为广东至今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会否步国内其他遗产的后尘,也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申遗”运动在国内蓬勃发展,这既是各地珍视传


统自然文化的结果,也蕴涵着政府打造城市品牌、吸引商旅客流、提升区位价值的冀望。无论如何描绘文化价值,归根结底都是要算经济账,保护成本多少,门票收 益多少,带动经济增长多少等等。“提高票价有助于实现保护”,成了经常被使用的逻辑。实际上,碉楼既然获得了“世遗”称号,世界各地的客流就将成几何级数 的增加,相比之下,提高票价限制的不过是普罗大众的低收入者,而根本无法抵御庞大的客流增长。实际上,也没有哪一级政府真会去限制“世遗”带来的诱人客 流。

实践已经证明,指望用门票杠杆实现保护不过是一个美丽设想罢了。提高票价能直接增加地方收入,但并不必然走向遗产保护的更高境界。在西方许多国 家,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民性的,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纷纷建立。民间组织参与国家文化遗产政策,学生志愿者利 用假期参加古迹修复工程。政府制定和完善遗产保护计划和修缮方案,控制城市移民,限制游客人数的增加。在成熟而理性的遗产保护氛围中,文物古迹代代流传不 走样,国民素养也因此获益匪浅,这有助于扭转文物蜕变成商业项目、进而被过度消费的命运。

名胜古迹原本是世世代代社会生活的留存物,是无偿造福民众的公共产品,只应有保护的谋划而不应有创造利润的想法。如今各地之所以要耗费 经年,花巨大的成本去申报一处文化遗产,往往是因为成为“世遗”就能获得更大的回报而未必是更多的保护。如此一来,大多数文化遗产都在实践中首先服务于消 费体验,诸如架设高山缆车、建造星级别墅、增加漂流蹦极、开辟商业购物街。贴上“世遗”标志后的古迹,无一例外地都在服务游客的驱动下,成为穿着文化外衣 的商业场所,全方位向旅游热点变身。凭借小小门票又能怎样遏制“世遗”如此沦落降级的大趋势呢?

来源:羊城晚报

(编辑:杨日)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