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德国制造”的启示

http://www.wenzid.com/8/1121.html




“德国制造”的启示
发布时间:2007-11-25



  在国内,看惯了年轻人争相读大学,到德国却发现,这里的年轻人似乎更青睐职业学校。过了些日子,就发现职业教育繁荣的好处,因为凡“德国制造”的东西,都有着好品质。这不能不说是职业教育的功劳。

  先说三个小故事吧。笔者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买了一支圆珠笔。这笔摔在地上不下十次,但依然可以使用。可笔者在国内的经验是,圆珠笔大体上摔不过一两次,笔芯就会报废。

  第二,在德国的各个城市旅行,当地的房价基本上都维持原位或略有下降。在二战之后,中国国内被破坏的状态与德国的情况基本相似,但是德国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居者有其屋”,家庭数与住宅数基本相当。原因就在于大量的旧住宅简单翻新后就可以使用。笔者一位朋友的房子有120年的历史,本以为是外墙斑驳、室内阴暗的旧房子,但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是外观还是室内,并不比国内的别墅差。

  另外,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是非常惬意的事。许多路段没有速度的限制,驾驶员可以以每小时近250公里的速度行进。而德国人介绍,高速公路路面铺装的水泥,平均厚度达到了70厘米,可以起降飞机和行驶坦克。德国人从来没有听说哪个路段出现下陷或塌方事故。

  二战后,英国是重要的德国商品进口国。但该国坚持要德国人在他们的产品上注明“德国制造”字样,最早是一种带有侮辱性色彩的惩罚。但过了若干年,人们发现凡是印有“德国制造”的商品质量特别好,在市场上卖得特别好。因此,“德国制造”就在英国成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而现在,“德国制造” 在全球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德国制造为何质量那么好,原因有很多。比如德国人的清廉观念,各种路桥施工很少发生腐败案件。如果发生这种事,会被全国的报纸猛烈批评,成为一桩丑闻,甚至可以导致当地的官员被刑事处罚或引咎辞职。这种清廉观念怎么来,其实还是得归功于德国的教育体系。回到制造上来,近年来虽有各种变迁,大多数学生仍被培养成制造业的人才。

  总体来说,德国只有30%的适龄青年上大学,而且在大学时期一般要淘汰近三成。学生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有志于上大学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 年,一直读到13年级,直接升入大学学习。另外一部分有志于技工等工作的学生,则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后就业,也有人进入大学学习。这部分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进校后,要签订两份合同:第一份是与学校签的培训合同。合同规定经过3年的培训,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第二份是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学生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合同规定,学生边学习边在企业中实习,一定阶段后还开始拿工资。基于各行业技能要求和难易程度不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要求也有所不同。对实际操作技能要求高的职业,学生每周要到企业学徒4天,到学校上理论课一天。

  有关专家认为,学员在职业学校可以将理论知识很快转为实践,这样学生可以找到很多乐趣。其次,学员也逐步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如表现好的话,还可在实习期后直接在实习企业由学徒转为正式工,省去找工作的麻烦。

  德国人比较实在,因为职业学校可以拿工资,而且还很快融入社会,所以大部分学生愿意上职业学校。而德国的大学学制相当于我国的本硕连读,学生毕业平均年龄27.5岁,而且有很强的淘汰率,所以大学的吸引力并不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