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德古貌为何没保住?(图)
(2007-11-06 更新时间:08:11)
■新快报记者 陈志杰 何姗 纪许光 摄影 王翔 陈志杰
深读指引
旧城改造与文化传承之猎德遗憾
猎德村开拆拉开了广州“中调”的序幕,2000年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即将面对新一轮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老城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最丰富、最能体现城市历史 与文化个性之地,是广州文脉所系。猎德村之后,恩宁路骑楼、沙面近代建筑……广州的历史文化风貌能否受到保护、城市文脉会否受到冲击,正日益引起公众的关 注。
市长张广宁曾明确表示,要改善老城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同时必须保留岭南文化的建筑特色。荔湾区委书记刘平也表示,旧城改造要妥善 处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城区建设的关系,塑造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的城区形象——这正是向现代化都市疾进的广州需要面对的问题:新与旧、历史与现代如 何结合,关系到是否“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现代人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心灵栖息之地,更是生于斯长于斯者的精神家园。反思广州历史文化保护中的失误,揭示其所遭遇的困境,倡导国际通行的旧城改造理念与文化保护模式,为守望千年家园,传承岭南文化,我们一起努力。
2007年10月8日一早,梁师傅从外地赶回猎德村祭祖,他将祖先神位从梁氏宗祠小心翼翼地“请”到猎德河对岸的老人之家(另一座祠堂)供放、祭拜。
梁师傅伤感地说:“老人之家和万福李公祠处在安置区,两三年以后才会拆除,现在全村也只有这里可以安置祖先神位了。祠堂要拆,祖先的神位总要安置好,这是我们做子孙的责任。”
这一天,猎德村里鞭炮声响,众多和尚、道士被请来做法事,以告慰祖先,为村民祈福。梁师傅和他昔日的邻居们纷纷回乡祭祖、聚首叙谈。三年后,他们才能重新回到猎德村。
在林氏宗祠前,林伯说:“现在村里已经说了,拆了我们的林氏祠堂后,再给我们修一座。可是我们不愿意,谁知道他们重修以后的祠堂会是个什么样子?”
根据改造规划,猎德村现存约10座清代宗祠将被悉数拆除,其中重要的5座祠堂将移位重建。沿河涌两岸分布的祠堂是村民日常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多少年 来,他们在祠堂里议事、设宴、祭祖、唱曲、舞狮、踢毽子、闲聊、午休,日复一日……年龄稍大的村民对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有着很深的感情,谈到重修,这 些村民大都表示不能理解。
这是800年水乡猎德村的最后一天。猎德村自此成为广州139个城中村的“领头羊”,率先踏上城市化之路。短短30年光阴,她一路丢失了田园、古码头、瓦舍、庙宇宗祠……她美丽的外衣和风韵先是被“握手楼”刺破,现在终于要穿上城市统一的“套装”。
水乡已逝,古村不再。猎德在人们的叹息声中变脸。但关于猎德村历史文化保护事件的反思才刚开始。
规划文化专家曾吁按传统民居风貌改造
据《猎德村志》记载,猎德开村始祖李铨,于北宋徽宗年间(1101-1126年)来到猎德定居,开垦芜田为耕地,至今约有900年历史,已繁衍了第31代。
猎德村历史上有祠堂32座,现存约10座,包括东区的李氏大宗祠、芳芝李公祠,西区的梁氏、麦氏、李氏祠堂等,这些祠堂始建于嘉庆、道光或光绪年间,是岭南古建筑文化的结晶;村中还有龙母庙等庙宇3座,渔湾家塾等书斋,构成猎德水乡的重要景观。
2007年6月,猎德村被确定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试点,有关政府部门声称猎德村将全拆重建。8月31日,《新快报》刊发深度报道《广州人痛失“岭南周 庄”?》CBD(中央商务区)的土地价值和岭南水乡文化价值的取舍问题引起广泛争论,广州市民强烈关注着岭南水乡风貌能否留存。
今年9月中下旬,广州市规划委员会下设的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就猎德村改造方案进行讨论。会上专家建议,应该更好地保护河涌两岸,安置区的祠堂等古建筑应尽可能保护,实在不能保护才迁建,对古榕树也应该有保护措施。
“这只是一次汇报会。但大多数委员认为只是拆掉旧村,新建一个农民公寓,对历史文化遗产、岭南水乡风貌的保护力度不够。”参加讨论的广东工业大学建筑和规划专家朱火保说。
其实,对于猎德村风貌的保护问题,早就引起人们的担心和思考。
两年前,猎德街道干部曾写过调查报告,介绍猎德村的悠久历史,呼吁恢复岭南水乡风貌,结合珠江新城整体规划,将猎德村的人文景观给予保护性规划和利用。
调查报告写成之后,广州市文化局文物处曾组织规划、文化、园林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到猎德村考察,认为其人文景观应该保护。当时参与考察的文物专家提出,珠 江新城不缺现代化高楼大厦,缺的是历史人文景观,现有资源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民居可以向传统民居的方向改造,恢复岭南民居风貌,并建议猎德村改造往岭南水 乡风格靠拢。
两年后,恢复古猎德的设想已被全拆重建的规划取代。但是,改造猎德村中如何保留传统文化因素、水乡风貌却仍引发巨大争议:是将村落灭掉,建设一个农民新村,以融入城市核心区,还是在改造中保留其传统特色?
设计者认为保留传统不在其形而在其神
改造设计者和决策者选择了前者。广东省建筑研究设计院是猎德村安置区改造方案设计单位。从今年6月开始,该院的设计人员入住猎德村,亲身体验古村落的生活,深入了解每一座建筑、每一条小巷、每棵古树。
“我们始终注重猎德村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身份、龙舟文化以及岭南建筑风貌。”设计方主要负责人说。
但他认为,改造城中村必须有发展的眼光,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猎德村面积已经越来越小,此次改造又拍卖掉一大块地方,与其将祠堂等村的文化遗留在城市里边,不如将其融入到城市里去,赋予新的生命力。
“任何传统的东西不在于其形式是否保留,而在于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是否得到传承。”他说,猎德村最重要的精神是村民赛龙舟时那种团结向上的精神,因此猎德村民能够主动求变,延续他们的生命力。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黎对设计方案表示了理解。他认为,谈保护一定要看现状,猎德村古镇风貌已经被严重破坏,很难纳入历史文化区进行保护。 猎德村保护不一定要采取传统方式,如果把村民的房子都拆掉,把祠堂孤零零留在原地,有可能居住区的规划就做不了。既然祠堂留在原地已经没有意义,把零散的 祠堂集中起来不就更好吗?
另外,董黎认为,猎德村旧风貌与珠江新城不协调,造一个与周边新城完全格格不入的空间环境没有必要。改造应该服从整个城市规划的要求和整体风貌。
来源:新快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